5月23日-24日,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杜永勝理事長應邀在海口出席了由海南省生態環境廳、海南省商務廳和海南省外事辦公室指導,Globe Initiative主辦,阿拉善SEE作為首席合作伙伴共同舉辦的“創建零碳和氣候適應型未來”商業責任國際論壇。與來自聯合國等政府間機構、商業領袖、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起,共同探討《巴黎協定》簽訂之后, 政府、商業公司、社會組織和廣大公眾如何共同積極參與,在建筑與基礎設施、食品與農業、制造業、交通運輸業、能源和森林與生態系統等六大領域,積極行動,為實現全球向零碳和氣候適應型未來轉型,繪制一個低碳經濟發展的藍圖。
本次論壇通過系列演講和專題平行論壇等形式,積極推動氣候創新領域的跨界合作和思維碰撞,森林和生態系統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在論壇中設置了主題平行論壇,彰顯了《巴黎協定》簽署后,全球對以自然為基礎應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和認同不斷提升,并積極采取行動,共同應對。
杜永勝理事長在大會上作主題為“林業及生態系統的貢獻是實現零碳適應型未來的重要途徑”的大會主旨發言,杜理事長指出,實踐證明,只有采取更有效、更長期的生態系統應對措施,增強森林等生態系統的增匯能力、適應能力,增強生態系統提供的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彈性,才能構建更加穩定、更加牢固的生態屏障,為人類和所有生靈提供一個更安全的庇護所。充分發揮森林等生態系統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雙重功能,才是氣候適應型未來的出路,才是保障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前提,才是取得應對氣候變化戰役全面勝利的關鍵。
自《巴黎協定》簽署以來,森林等生態系統在減排增匯、改善和增強適應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解決貧困和發展不均衡、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林業和生態系統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重效益。
從巴黎到馬拉喀什,從波恩到卡托維茲,森林等生態系統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貢獻,在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貢獻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同,成為未來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長期的氣候治理解決方案之一。
杜永勝理事長在主論壇上作主旨發言
杜永勝理事長同時總結了基于森林和生態系統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中國貢獻。十年多來,中國的創新、積極行動、全球協作為森林等生態系統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的林業主管部門和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與UNFCCC、世界銀行等政府間機構、國內外的非政府組織和科研機構、世界500強企業等通力合作,建立了完善的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體系和交易機制,林業碳匯計量體系,在中國成功的開展了各種類型可交易的林業碳匯項目和碳中和項目示范,探索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6年,中國政府提出的四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目標中,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雙增長目標納入其中,即在2005年的基礎上,到2020年森林面積增加4000萬公頃,到2030年森林蓄積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近二十年間,中國在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國土綠化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中國的植被增量占到了全球植被總增加量的至少25%,其中,有42%來源于植樹造林工程。僅2017年,中國就完成了768.07萬公頃的新造林,并對886.64萬公頃的森林進行有效撫育經營。2019年初,NASA在《自然》上發表文章,為中國取得的成就點贊!
中國取得的成績與政府的長期倡導、財政支持、全民參與,與商業和公益機構的長期深入合作和科學示范是分不開的,中國在林業和生態系統應對氣候變化、荒漠化治理取得的實踐經驗和技術,將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成功的樣板。
此次論壇正值中央政府正式下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 海南省將肩負起國家賦予的重大歷史使命,向零碳和氣候適應型可持續發展轉型,建設一個世界級的生態島樣板。陸海統籌保護發展、生態價值實現機制創新、清潔能源優先發展示范等戰略定位,實際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高度一致。
希望未來海南的技術創新、產業布局和經濟轉型更好的與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國家公園建設、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有機結合,在保護的前提下實現綠色和跨越發展。
積極探索和推動以林業碳匯交易為代表的生態價值實現機制,更科學系統的衡量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并通過碳匯交易等市場機制建設,實現生態產品的交易,真正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杜永勝理事長與業內專家在平行論壇上深入探討解決方案
在林業及生態系統主題平行論壇上,杜永勝理事長與來自國內外長期從事林業及生態系統應對氣候變化的專家學者共同深入探討未來行動的方向,共同建議:未來在林業及生態系統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應該積極推動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建立有效的滿足多方需求的合作機制,合力搭建政府、商業機構、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公益資金融資平臺、創新平臺、合作平臺;以自然為基礎,以科學為基礎推動生態修復和重建、森林可持續經營等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開展;創新一直在路上,進一步推動政府部門的政策創新,科學家的科研創新、企業的研發創新、基金會和NGO為代表的社會組織的機制創新來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