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海洋大會在保護海洋水域方面取得進展
愛德華·卡佛
Mongabay網站
2025年6月19日
在塞內加爾達喀爾港附近,工業拖網漁船和小規模漁民為爭奪空間而競爭。圖片由加思·克里普斯/藍色風險投資公司提供。
6月9日至13日在法國尼斯舉行的聯合國海洋大會在更好地保護生活在海洋水域的數十萬物種以及依賴海洋工作或維持生計的社區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新的國家承諾加入公海條約、暫停深海采礦和世界貿易組織漁業補貼協定,而大多數國家則推動制定一項強有力的全球塑料條約。
一些國家還采取行動建立海洋保護區和保留地,或加強現有保護區,包括宣布在法屬波利尼西亞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
許多團體宣布了其他海洋保護舉措。
6月9日至13日在法國尼斯舉行的聯合國海洋大會在更好地保護生活在海洋水域的數十萬物種以及依賴海洋工作或維持生計的社區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新的國家承諾加入公海條約、暫停深海采礦和世界貿易組織漁業補貼協定,而一大群國家則推動制定一項強有力的全球塑料條約。
該會議是繼2017年在紐約和2022年在里斯本舉行的前幾屆會議之后舉行的,是公共和私營機構成員交流思想和各國做出承諾的場所。
“我敦促所有國家做出大膽的承諾,”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6月9日的開幕詞中說。“我們生活在動蕩的時代,但在這里看到的決心給了我希望。”
除了在各種條約方面取得進展外,一些國家還開始建立海洋保護區和保留地,或加強現有保護區,包括宣布在法屬波利尼西亞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與此同時,許多團體宣布了額外的海洋保護舉措。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于6月9日在法國尼斯舉行的聯合國海洋大會上致開幕詞。圖片由聯合國提供
國際協議
會議期間,19個國家新批準了關于國家管轄范圍以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協議,也稱為公海條約(國際水域通常被稱為公海)。
《公海條約》將在60個國家批準后不久生效。印度尼西亞、毛里塔尼亞、斐濟和比利時等國家在尼斯批準了該公約,使批準公約的國家總數達到了50個。
《公海條約》的頒布通常被認為是未來公海海洋保護的關鍵,公海海洋面積占世界海洋面積的一半以上。例如,這可能導致公海大規模海洋保護區的發展。
“本周在尼斯批準《公海條約》標志著海洋行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自兩年前敲定協議以來,這次會議一直是各國努力批準該協議的燈塔,“非政府組織傘形組織公海聯盟主任麗貝卡·哈伯德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必須始終踩油門,”她補充說。
同樣在尼斯,95個國家發表了一項宣言,呼吁制定一項強有力、具有約束力的全球塑料條約,該條約仍在談判中,下一輪談判將于8月在日內瓦舉行。
該條約旨在解決一個嚴重的問題:相當于每天有大約2,000輛塑料垃圾車被倒入海洋、河流和湖泊中。此外,從表層到深海的海洋生態系統中,微塑料含量豐富。
塑料條約中最具爭議的部分是擬議的塑料生產上限。
該上限的支持者認為,來自化石燃料的塑料的生產是問題的根源。然而,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俄羅斯等石油國家公開反對這樣的上限,堅持認為該條約的重點是限制消費和改善回收。這些石油國家不在尼斯的95個簽署國之列,美國、韓國和中國等其他塑料生產國也不在此列。
上限的支持者指責塑料游說團體的力量。塑料行業每年的收入約為7000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十年還將增產。
包括哥倫比亞、墨西哥和法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官員在會議上大聲疾呼,要求設定產量上限,來自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發言者也發表了意見。
“我們不應該僅僅為了有一個非常好的文本而制定條約——我們需要將雄心與行動匹配起來,”太平洋島國帕勞的農業、漁業和環境部長史蒂文·維克托在尼斯的一個塑料小組討論會上說。
維克托向聽眾解釋了當前塑料行業的不公正之處。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海島,”他說。“你不會看到塑料如何生產出來,但會看到海灘上到處都是塑料。無論多么努力地撿起,它都會不斷出現。”
深海采礦也被提上了尼斯的議程。斯洛文尼亞、拉脫維亞、塞浦路斯和馬紹爾群島這四個國家將他們的名字添加到支持暫停深海采礦的國家名單中,使總數增加到37個。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單方面批準在國際水域進行深海采礦,規避了聯合國附屬機構國際海底管理局反對深海采礦的多邊談判(美國未派出代表團正式參加尼斯會議)。
在尼斯,歐盟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首次公開表示應暫停深海采礦。
“他重申,任何國家都無權掠奪深海床,這是人類共同的全球遺產,”總部位于布魯塞爾的非政府組織傘形組織“風險海洋”(Seas at Risk)的執行董事莫妮卡·韋爾貝克在一份聲明中說。“世界絕不能被少數流氓深海采礦利益集團操縱,以犧牲脆弱的生態系統和子孫后代為代價來謀取利潤。”
與此同時,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稱深海采礦是“瘋狂的”行為。(非政府組織代表贊揚了法國在深海采礦方面的立場,但批評了政府的海洋保護區政策,并批評了政府不讓原定參加尼斯會議的綠色和平組織的船只進港。)
2025年6月11日,綠色和平組織在法國尼斯打出反對深海采礦的橫幅(300萬人反對深海采礦)。該橫幅被放置在舉辦聯合國海洋大會活動的建筑物附近。圖片?:皮埃爾·拉里厄/綠色和平組織。
2025年6月初,綠色和平組織的船只北極曙光號在前往法國尼斯的途中展示反對深海采礦的橫幅。該船曾受法國外交部邀請參加與聯合國海洋大會相關的活動,但法國當局拒絕該船進入尼斯港。綠色和平組織的工作人員認為,這是由于其最近批評法國政府的海洋保護區政策,該政策多數情況下允許用底拖網捕魚。“法國當局沒有明確說明(拒絕入境)的原因是對我們的海洋保護區活動的報復,但考慮到時機,這確實是我們的堅定信念,”綠色和平通訊負責人詹姆斯·漢森告訴Mongabay。圖片由綠色和平組織提供。
尼斯會議還討論了漁業補貼。巴拿馬新批準了世貿組織漁業補貼協議,該協議限制將政府資金用于危害海洋生態系統的捕撈活動。該協議于2022年達成,將在三分之二的世貿組織成員國(111個國家)批準后生效。迄今為止,已有102個會員國(包括中國)批準了該條約,這意味著只需再有9個會員國批準該條約即可生效。
“一旦實施,該協議將限制一些導致過度捕撈的最有害的補貼,并將開始使魚類種群走上恢復之路,以造福世界各地的沿海社區,”總部位于費城的非政府組織皮尤慈善信托基金的官員梅根·瓊維瓦塔納波恩通過她的同事告訴Mongabay。
世貿組織成員國也在談判新一輪更嚴格的補貼規則;據世貿組織網站稱,他們“非常接近”在2024年達成“第二波”協議。
新的和增強的海洋保護區
法屬波利尼西亞在聯合國海洋大會開幕當天宣布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位于太平洋的法國群島領土計劃將其幾乎整個專屬經濟區(EEZ)(480萬平方公里)變成海洋保護區,其中約五分之一的專屬經濟區受到高度保護。也就是說,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皮尤的代表與Mongabay分享的信息,法屬波利尼西亞將只允許從小型船只進行垂釣和用魚叉捕魚,面積約為110萬平方公里——面積是法國大陸的兩倍。據報道,深海采礦和底拖網捕魚是一種破壞性的捕魚行為,將在整個海洋保護區范圍內被禁止。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干事格雷特爾·阿吉拉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小島嶼領土會對全球可持續性產生巨大影響。”
皮尤·貝塔雷利海洋遺產項目主任約翰尼·布里格斯通過他的同事告訴Mongabay,關于新成立的海洋保護區之前進行了多少工業捕魚的數據有限。他說,無論如何,這是“國內工業延繩釣漁業”,而不是“圍網或外國船隊捕撈”。
西南太平洋的四個國家宣布計劃在原住民的領導下擴大保護區面積。它被稱為美拉尼西亞海洋保護區,將包括所羅門群島、瓦努阿圖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專屬經濟區,以及新喀里多尼亞先前存在的受保護水域——面積幾乎與亞馬遜雨林一樣大。這將是世界上第一個由原住民主導的海洋保護區。
“目前,每個參與國家都在通過法律程序將想法變為現實,并計劃于2025年底舉行正式簽字儀式,所羅門群島正在與總部位于美國的非營利組織“尼婭·特羅”合作開發該保護區,”位于所羅門群島的智庫島嶼知識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埃德加·波拉德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告訴“Mongabay。據島嶼知識研究所稱,該保護區雖然包含先前存在的一些海洋保護區,但其原本不是海洋類型保護區。
在聯合國海洋大會的第一天,英國代表還宣布了一項磋商程序,以禁止在英格蘭海洋保護區覆蓋的大約一半區域(占30,000平方公里)的海底拖網捕魚和其他底拖捕魚。這將是18,000平方公里的英國水域的補充,這些水域已經受到保護,免受底拖捕的威脅。
“底拖網捕魚正在破壞珍貴的海洋野生動物和棲息地。如果不采取緊急行動,海洋將遭到不可逆轉的破壞——剝奪當代人和子孫后代所享受的海洋生活,”英國環境大臣史蒂夫·里德在一份聲明中說。
該公告是在大衛·阿滕伯勒的紀錄片《海洋》首發后發布的,該紀錄片展示了在英國水域進行底拖捕的特寫鏡頭。
其他舉措
在聯合國海洋大會期間和之前發布了許多關于海洋狀況的令人震驚的報告。其中包括來自氣候通信網絡全球戰略通信委員會的一份簡報,該簡報發現,自2015年以來,[全球]排放量使海洋增加了相當于17億顆原子彈的熱量。彭博海洋基金委托撰寫的另一份報告發現,2030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目標資金嚴重不足。
然而,聯合國海洋大會看到了行動和行動呼吁,以消除改善海洋治理的許多障礙。其中包括一些資金承諾。一系列廣泛的聯合國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宣布啟動“一個海洋金融”(One Ocean Finance),這是一個從“依賴海洋的行業和藍色經濟部門”籌集數十億美元的機制。
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宣布了一項10億美元的海洋支出計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與海洋保護相關的工作上。與此同時,德國、新西蘭和加拿大分別宣布提供數百萬美元的資金,用于更具體的海洋保護工作。
聯合國海洋大會的參與國準備了一份事先起草的政治宣言,其中包括呼吁“推動可持續的海洋經濟,包括通過藍色債券、藍色貸款和生態系統服務支付等工具將其作為一個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并鼓勵私營部門積極和有意義地參與。”
然而,設在布魯塞爾的代表小規模漁民利益的公平漁業安排聯盟批評了這種方法。
“這些自上而下的市場化工具,在沒有保障的權屬權利或進入漁民謀生的地區的情況下使用,促進了一種將他們排斥在外并使他們陷入貧困的保護,”公平漁業安排聯盟高級顧問安德烈·斯坦丁(Andre Standing)在回應聯合國海洋大會為金融小組提交的概念說明時寫道。“[這些工具]只會讓保護工作為富人服務。”
6月12日,在尼斯舉行了一場關于小規模漁業(SSF)的激動人心的小組討論。來自不同國家的漁民談到了被過度旅游、工業化捕魚和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所排擠的情況。房間里擠滿了人,觀眾們歡呼和吶喊。同樣是這些漁民也在本周早些時候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闡明了他們的訴求。
塞內加爾卡福恩廷漁村的小規模漁民。圖片由加思·克里普斯/藍色探險隊提供。
世界各地的小規模漁業組織在2022年聯合國漁業委員會上發出了五點行動呼吁,包括共同管理所有沿海地區、保護小規模漁業免受競爭部門的影響以及提高漁業管理的透明度。
這個平臺仍然存在。
“他們還沒有真正更新他們的電話,因為有很多事情基本上還沒有實施,”公平漁業安排聯盟的通訊官喬埃爾·菲利普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Mongbay。
加納確實聯合國海洋大會上就保護小規模漁民利益方面向前邁出了一步,擴大了其近海禁區——該區域只允許小規模捕魚。新區域將向外延伸了22公里,涵蓋了該國領海的全部范圍。(一個國家的領海通常向外延伸12海里,而其整個專屬經濟區則延伸200海里。此舉受到了非政府組織的贊揚。
國際勞工組織(ILO)是一個聯合國機構,與法國和英國政府合作發起了一項運動,以保證漁船的體面工作條件并結束海上侵犯人權的行為。具體來說,他們呼吁更廣泛地批準國際勞工組織第188號公約,該公約于2007年簽署并于2017年生效,但尚未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實施。只有23個國家批準了它——足以使其生效,但不足以表明廣泛的支持。“雖然第188號公約已經生效,但它仍然沒有得到批準——即使在一些最相關的國家也是如此,”總部位于倫敦的非政府組織環境正義基金會(EJF)的活動家阿梅莉·賈迪尼告訴Mongabay。這23個國家包括科特迪瓦和比利時,這兩個國家都在會議期間批準了該公約。
一艘懸掛泰國國旗的工業漁船上的一名工人。圖片由環境正義基金會提供。
6月9日,科特迪瓦動物和漁業資源部長西迪·蒂莫科·圖雷(中)在法國尼斯代表科特迪瓦正式批準了國際勞工組織第188號公約。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吉爾伯特·洪博(右)和環境正義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史蒂夫·特倫特(左)也出席了會議。圖片由弗雷德·馬里戈/環境正義基金會提供。
在另一項倡議中,由加拿大和巴拿馬牽頭的37個國家簽署了一項宣言,以減少影響鯨魚等海洋生物的水下噪音。該宣言源于一項新發起的名為“還海洋以寧靜”的運動。與此同時,11個國家簽署了一項承諾,以保護具有氣候適應能力的珊瑚礁。
五個國家和歐盟委員會分別發誓要提高漁船所有權的透明度,環境正義基金會在一份聲明中稱這是“朝著結束非法捕魚、侵犯人權和其他海上犯罪邁出的關鍵一步”。
其中一項更激進的行動呼吁來自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海洋保護教授卡勒姆·羅伯茨領導的來自全球各機構的十幾名科學家。他們警告說,《公海條約》可能反應太慢或無效,并在聯合國海洋大會之前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呼吁永久禁止公海的所有采掘活動。
結論
從這次聯合國海洋大會中誕生的是尼斯海洋行動計劃,它結合了政治宣言和一系列自愿承諾,其中一些已在本文中進行了介紹。(聯合國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評估了在2022年聯合國海洋大會上做出的自愿承諾的狀況。)
皮尤高級研究員勞倫·斯瓦德爾表示,該計劃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一項國際承諾。
第四屆聯合國海洋大會將于2028年由智利和韓國共同主辦。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